近日,西安理工大学申烨华教授应邀在江南校区第一会议室作“新工科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成果孵化: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的路径解析”专题报告。教务处副处长李婷、化学与环境学院领导班子出席报告会,各系主任及骨干教师代表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化学与环境学院副院长袁光辉主持。

申烨华结合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丰富经验,围绕“思路设计、体系构建、实践培育、成果凝练”四大核心环节展开系统讲解。她强调,高质量教学成果需具备“有支撑、有灵魂、有示范”的鲜明特征,应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直面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围绕新工科发展前沿,她深入剖析本科教学创新路径,为教师开拓改革视野、指明实践方向。互动环节中,与会教师围绕“人工智能+课程改革”“一流专业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等热点问题踊跃提问,申烨华一一给予针对性指导。

李婷汇报了我校在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的阶段性成效,号召与会教师以此次报告为契机,早谋划、早行动,夯实成果培育基础。袁光辉总结中指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衡量高校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尺,本次报告是化环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将先进经验转化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本次专题报告会深度解析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机制与申报要领,为学院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与会教师纷纷表示深受启发,将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扎实推进教学成果培育工程,着力提升教学创新水平与育人质量。化环学院将持续发力,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打造高水平教学成果,助力学科建设再上新高度。
主讲人简介:
申烨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人。曾任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国家林草局创新团队负责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创新联盟理事长,长期从事资源化学、材料化学与分析化学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撰稿/王和平;审核/袁光辉、田兆杰;发布/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