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安全有序校园交通环境,提升师生交通安全意识,我校团委联合保卫部于本学期创新推出“学生交通劝导队”,以青春力量赋能校园治理。这支身着醒目“黄马甲”的学生队伍,通过规范引导与柔性劝导相结合的方式,成为校园中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黄马甲”上岗:高峰时段守护安全动线
每日早高峰7:50-8:20、午间11:50-12:20及下午1:50-2:20,劝导员们准时驻守教学区与生活区交汇的十字路口、食堂主干道等拥堵高发区域。通过标准手势引导车辆停放、提醒行人礼让、劝导骑行减速等规范化操作,高峰期人车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同学,请戴好头盔,保护自己就是守护家人的幸福”“电动车请靠右侧行驶,避免堵塞消防通道”……面对超速、占道等不文明行为,劝导员们以“同龄人视角”开展柔性劝导,将生硬的交通规则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安全提醒。在他们的努力下,原本拥挤、秩序较乱的道路逐渐变得秩序井然,通畅度大幅提升。
从“被管理”到“共参与”:自治模式激发责任意识
这支由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交通劝导队,在正式“上岗”前需完成保卫部组织的涵盖《道路交通安全法》、应急沟通技巧等内容的系统培训,确保他们在劝导过程中既能依法依规,又能灵活有效地与同学们交流。
外语学院雷莹莹同学坦言:“以前总觉得管理交通是保安大叔的职责,遵守交规是被动约束,亲身参后才明白,文明出行是对生命的双向守护。”保卫部数据显示,自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自治力量凸显,校园内电动车剐蹭事故明显减少,交通秩序持续向好。
长效化+创新化:让文明扎根校园文基因
未来,学校将把交通劝导纳入志愿服务常态化项目,并计划推出“交通安全创意大赛”等主题活动,以沉浸式教育强化规则意识,让更多同学主动加入到文明出行的行列中来,持续为校园交通安全保驾护航。数统学院学生吴俞璇在值班日记中的感悟,道出了全体劝导员的心声:“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交通秩序,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这是新时代青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对校园文明的生动诠释。”
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共治”,学生劝导队的实践印证了“人人参与”的治理效能。当“黄马甲”成为文明符号,安全意识便内化为校园文化基因。这场青春与安全的“双向奔赴”,正在书写着平安校园的新篇章!
(撰稿/王庭康;审核/李岩、田兆杰;发布/刘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