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要求,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战略,我校教育学院立足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组建由王刚教授领衔的人工智能科普团队,推出“人工智能科普百场行动”。4月26日,该行动首场科普讲座在安康市第一小学成功举办,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地。

团队以“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计算思维、正确认识AI技术”为核心目标,深入调研安康市多所中小学后构建“理论+实践+体验”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并开发阶梯式教学内容,将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前沿技术转化为趣味教学案例,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校本化科普方案。

在安康市第一小学的智慧教室里,教育学院教师姚娜采用“AI发现之旅”沉浸式教学法,通过动态图谱解析、实物交互体验等教学手段,将机器学习原理转化为可感知的趣味实验。当学生亲手操作图形化编程工具实现“AI绘画”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姚娜独创的“AI三把钥匙”教学法(保持好奇、勤于思考、人机协同)更是引发孩子们的浓厚兴趣,频频举手提问,积极参与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据悉,教育学院将依托陕西省安康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省级科普平台,在持续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的同时,整合软硬件资源,联合中小学开发影像校本教材等作品,打造区域基础教育服务品牌,为提升青少维多利亚vic67中国线路检测科学素养贡献力量。
(撰稿/姚娜;摄影/金国竹;审核/王刚、田兆杰;发布/刘煜)